電子商務的發(fā)展分為三個階段:傳統(tǒng)電商、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
第一階段:傳統(tǒng)電商也可以看作貨架式電商
單向信息流傳播:平臺方聯(lián)合品牌商擺好商品,通過電商節(jié)打廣告搞活動等形式,吸引消費群眾。這種傳播不僅效率不高,而且用戶只會在產生剛性消費需求時,才會搜索產品購物。
而現實,手機淘寶的活動用戶越來越少,已經有大部分賣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。
第二階段:一個新物種——內容電商
內容電商和傳統(tǒng)電商不同之處在于,內容電商多了信息交流層,通過訂閱和推送開始雙向流通。小紅書就是這一階段的產物,用戶和賣家之間就像粉絲和明星的互動一樣,將信息流利用到極致。
第三階段:進入社交電商,信息的傳播從雙向流通走向去中心化狀態(tài)
這段時間里,信息傳播完全是以人為中心,不靠貨架也不靠公眾號的推送,而是人驅動人進行快速裂變??梢哉f,社交電商真正的開場玩家就是拼多多。
如今,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大爺大媽成功將拼多多推向IPO之路,但回頭看,很多企業(yè)才剛剛開始通過小程序入局社交電商,在沒有粉絲基礎的前提下,如何讓大家認同是最大的難點。
靠譜好物創(chuàng)始人魏明杰在2018新榜小程序千人峰會上提到,這個賽道沒有“先來后到”之說,入局者更多要思考的核心是:自己究竟要做什么,以及要做的產品形態(tài)能否在信息流下存活,這才是關鍵。
事實已經證明,社交電商有兩大購物場景:朋友圈和會話,如何利用這兩大場景實現裂變,是小程序創(chuàng)業(yè)者要思考的第二個問題。
以一個典型的用戶購買路徑為例:從朋友圈或群聊,進入小程序首頁,拿到優(yōu)惠或抵扣券后產生一次購買。然后,小程序消息通知進行二次復購,支付完成后再次分享和獎勵,產生拉新再回到會話和朋友圈,實現新用戶購買閉環(huán)。
魏明杰認為,社交電商里,社交是核心基因,交互才是根本點,而商品和人的信息流重構是所有創(chuàng)業(yè)者最大的彎道機會。
如果傳統(tǒng)電商買完東西意味著交易結束,而社交電商買完東西,裂變才剛剛開始。